猪病研究中心在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致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四川农大动物医学院猪病研究中心曹三杰教授团队在兽医学著名期刊《Veterinary Microbiology》(中科院2Top期刊,最新IF3.3)发表了题为IFN-γ promotes PANoptosis in Pasteurella multocida toxin-induced pneumonia in mice的研究论文。本研究首次系统开展了宿主因子IFN-γ调控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asteurella multocida toxinPMT)诱导小鼠肺炎发生的机制,研究结果不但丰富了PMT的毒理学研究数据,同时也为深入研究PMT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PMTD型和少数A型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分泌的一种蛋白毒素,可引起猪萎缩性鼻炎,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之前的研究已发现PMT是一种有丝分裂原,能诱导细胞增殖、抵抗细胞凋亡,但关于PMT所致的动物疾病模型、致病机制及致病期间的免疫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还少见报道,尤其是宿主因子IFN-γPMT致病过程中发挥的具体作用机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宿主因子IFN-γ与重组PMT诱导的细胞毒性密切相关,能促进重组PMT诱导细胞死亡,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不清。本研究通过构建重组PMT对野生型C57BL/6小鼠和IFN-γ基因缺失C57BL/6小鼠的急性肺炎模型,再经病理组织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及RT-qPCR等方法证实宿主因子IFN-γ促进重组PMT诱导了肺炎的发生随后检测肺组织细胞中炎性细胞死亡(PANoptosis)通路关键因子的活化丰度,相比于野生型小鼠,IFN-γ基因缺失小鼠肺组织中关键因子Caspase3GSDMDMLKL的活化丰度较低。本研究证实IFN-γ促进重组PMT诱导的PANoptosis通路激活,在解析PMT和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机制等方面具均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020级硕士生肖航和赵勤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曹三杰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ZDZX0010)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8113523002006